![]() 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
专利摘要:
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,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。所述散热器由基板和翅片组成,基板为扁平立方体,基板一侧有等距均匀排列的翅片,翅片厚度2mm~4mm,翅片上均布4~9排狭管,狭管中心线间距离为3mm,管径φ1mm。狭管两侧有倾角范围为15°‑45°的收缩‑扩张结构,可实现对狭管内空气加速的功能。本发明所述的狭管集流散热器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,提高了流经狭管内空气的流速,增强散热器与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,具有热阻小、散热能力强、质量轻等优点。 公开号:CN214338395U 申请号:CN202023242827.3U 申请日:2020-12-29 公开日:2021-10-01 发明作者:李文彬;黄圣晖;徐道春 申请人: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; IPC主号:H05K7-20
专利说明:
[n0001]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,具体涉及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,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。 [n0002]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朝着小型化、轻量化的方向发展。其中,散热器的使用可以将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至周围环境中,以维持电子设备高性能运转。目前,市面上主要使用翅片厚度为1.3mm~1.7mm的翅片散热器。翅片散热器主要依靠翅片表面与空气接触进行对流换热,然而薄翅片对空气流动的扰动小,无法充分散热。由此,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翅片结构的散热器提升散热性能。 [n0003] 鉴于上述,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,能够有效利用空气流动,强化散热器散热。该散热器包括基板和翅片两部分。 [n0004] 基板(2)形状为扁平立方体,长和宽的尺寸可根据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尺寸来设计。基板的厚度可根据长和宽的尺寸在2mm~5mm 范围内设计。 [n0005] 翅片(3)等距均匀排列在基板的一侧,翅片间距在2mm~3mm 范围内设计,翅片的数量根据基板的长和翅片间距确定。每片翅片的厚度可在2mm~4mm范围内设计,翅片的高度可在10mm~30mm 范围内设计。翅片上纵向均匀分布直径φ1mm的狭管(4),狭管的中心线间距为3mm,狭管数量根据翅片的高度在4~9个范围内设计。狭管的两侧的倾角为15°-45°。 [n0006] 此外,上述发明中的散热器材料使用铝或铜。 [n0007] 此外,上述发明中散热器的翅片和基板可一体成型,或分别加工后,使用焊接、插拔的方式将翅片固定在基板上。 [n0008] 有益效果: [n0009] (1)本发明可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。散热器与空气间主要发生对流换热,对流换热公式如下: [n0010] Q=hS(tw-tf) [n0011] 在此,Q为散热器与空气间的换热量,h为对流换热系数,S为散热器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,tw、tf分别为散热器表面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。可知,翅片上狭管可增大散热器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,增大散热器传递的热量,以此提升散热能力。 [n0012] (2)本发明可增大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速,提升散热能力。狭管结构可增大流经管内空气的流速,根据已有研究可知:h∝v,v为流经管内空气的流速。因此散热器狭管内空气的平均流速增大,管内与空气间的换热量增大。采用收缩-扩张结构的狭管集流散热器在使用中不必区分正反面,可提升散热器的易用性。对比于无狭管结构的散热器,本发明中的狭管集流散热器可提升5-10%的散热量。 [n0013] (3)本发明可降低散热器的质量。散热器翅片经过去料后,可减小散热器整体的质量,更易于安装在小型电子设备上。 [n0014] 图1是本发明狭管集流散热器的轴测图。 [n0015] 图2是本发明狭管集流散热器的主视图。 [n0016] 图3是图2的A-A剖视图。 [n0017] 附图标记说明:1-狭管集流散热器2-基板3-翅片4-狭管5- 狭管两侧的收缩-扩张结构 [n0018]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、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确,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。然而,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,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,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,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。 [n0019]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,如附图1、附图2和附图3所示,主要包括基板2和多个翅片3。翅片在基板一侧等距均匀排布,翅片和基板可一体成型,或分别加工后,使用焊接、插拔的方式将翅片固定在基板上。 [n0020] 如附图1所示,基板2为扁平立方体,长和宽的尺寸一般根据所需的电子器件的尺寸来设计。基板的厚度一般设计为3mm,但也可根据长和宽的尺寸适当增加或缩小。立方体表面应平整、无明显缺陷和划痕,光滑的表面有助于热量在电子器件和狭管散热器之间传递,也易于将整个散热器与电子器件固定。 [n0021] 如附图2所示,翅片3等距均匀的分布在基板的一侧。每片翅片的厚度一般设计为2mm,但可根据翅片数量和间距适当增加至 4mm。翅片的间距应根据基板的长和翅片的厚度取整,以保证翅片的均匀等距排列。翅片上有多个供空气流经的狭管4,狭管直径φ1mm,中心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3mm。在狭管的两侧有锥形槽加工的收缩- 扩张结构(5),所述结构的倾角范围为15°-45°。当空气流经翅片上的狭管时,空气经由收缩结构进入狭管,由于管内横截面积逐渐减小,空气的流速得到增强。扩张结构虽在狭管出口处减弱了狭管效应,但狭管内空气的平均流速得到增强,收缩-扩张结构可使狭管集流散热器使用时不必区分正反面,以此增强散热器的易用性。 [n0022] 工作原理:将狭管集流散热器固定于电子设备上,电子设备散发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至狭管集流散热器内,空气在以一定初始速度吹到狭管散热器表面时,狭管外部的空气掠过翅片表面,翅片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,将散热器的热量传递至环境中。流经狭管内的空气速度经狭管加速,空气在狭管内进行更加强烈的对流换热,因此将更多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,从而提升了整个狭管集流散热器的散热能力。 [n0023] 综上所示,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而已,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。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,所作的任何修改、等同替换、改进等,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。
权利要求:
Claims (3) [0001] 1.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,其特征在于,基板(2)一侧的翅片(3)上具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狭管(4),所述的翅片(3)与狭管(4)为一个整体,狭管(4)为翅片(3)的内部结构,通过对翅片(3)的加工得到。 [0002] 2.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,其特征在于,所述的翅片厚度为2mm~4mm,各个翅片等距分布,翅片间距为2mm~3mm。 [0003] 3.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,其特征在于,所述的翅片(3)上的狭管(4),最内层管径为φ1mm,狭管两侧具有收缩-扩张结构,所述结构的倾角范围可为15°-45°,并且两侧结构的角度相同,所述翅片上均匀分布的狭管中心线的间距为3mm。
类似技术:
公开号 | 公开日 | 专利标题 US6308771B1|2001-10-30|High performance fan tail heat exchanger US6834713B2|2004-12-28|Thermosiphon for electronics cooling with nonuniform airflow EP1383369B1|2007-07-25|Thermosiphon for electronics cooling with high performance boiling and condensing surfaces US7304847B2|2007-12-04|Heat sink US20090145581A1|2009-06-11|Non-linear fin heat sink US20020174980A1|2002-11-28|Vortex heatsink for high performance thermal applications US20080017350A1|2008-01-24|Heat sink EP1830403B1|2018-09-19|A heat sink with a centrifugal fan TWI692613B|2020-05-01|散熱器 KR20020048844A|2002-06-24|전자칩 냉각용 히트싱크 CN214338395U|2021-10-01|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 JP2007080989A|2007-03-29|ヒートシンク CN112739168A|2021-04-30|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 US8558373B2|2013-10-15|Heatsink, heatsink assembly, semiconductor module,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ooling device JP5667739B2|2015-02-12|ヒートシンクアセンブリ、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冷却装置付き半導体装置 JP3776065B2|2006-05-17|ヒートパイプ式冷却装置 CN110545648A|2019-12-06|一种散热器、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0475466A|2019-11-19|一种风冷散热器以及电气设备 CN107534030B|2020-04-03|包括热管的散热器及相关方法 TW201124691A|2011-07-16|Heat dissipation device JP3992953B2|2007-10-17|ヒートシンク JP3405900B2|2003-05-12|ヒートシンク装置 US20110073283A1|2011-03-31|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0900093U|2020-06-30|鳍片散热器 CN212341822U|2021-01-12|Cpu散热装置及cpu服务器
同族专利:
公开号 | 公开日
引用文献:
公开号 | 申请日 | 公开日 | 申请人 | 专利标题
法律状态:
2021-10-01| GR01| Patent grant| 2021-10-01| GR01| Patent grant|
优先权:
[返回顶部]
申请号 | 申请日 | 专利标题 CN202023242827.3U|CN214338395U|2020-12-29|2020-12-29|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|CN202023242827.3U| CN214338395U|2020-12-29|2020-12-29|一种狭管集流散热器| 相关专利
Sulfonates, polymers,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
Washing machine
Washing machine
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
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
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-carboxyl 9, 11-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
国家/地区
|